郯庐断裂带沂沭段伸展活动断层泥K-Ar同位素定年

被引:22
作者
王勇生
朱光
胡召齐
张必龙
向必伟
谢成龙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沂沭段; 伸展活动断层泥; 伊利石K-Ar定年; X射线衍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郯庐断裂带沂沭段白垩纪的断陷活动形成了由4条北北东向正断层所控制的地堑式盆地.盆地形成后这4条断层的再次活动形成了断层泥带.详细的野外工作表明,它们的再次活动是在区域NE-SW向拉伸中发生的正-左行平移.工作中对这4条断层中的断层泥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与K-Ar同位素定年.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所有断层泥样品最小粒级的伊利石结晶度值都大于0.42oΔ2θ,指示其演化过程中的最高温度不超过150℃.将代表碎屑成因的2M1型伊利石百分含量与实测K-Ar年龄值进行拟合,给出西界断裂(F4)的活动时间为90Ma,而东界断裂(F1)的活动时间为70~60Ma.在同一区域拉伸应力场作用下的这两次断裂活动中,郯庐断裂带沂沭段整体隆升,早期地堑内并没有再次接受沉积.本工作证明了郯庐断裂带沂沭段在晚白垩世仍处于伸展活动,支持华北克拉通东部在岩浆活动平静期内岩石圈减薄仍在进行的观点.
引用
收藏
页码:580 / 593
页数:1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