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人类学研究的空间转向

被引:25
作者
尤小菊
机构
[1]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人类学研究; 空间转向; 空间民族志; 空间人类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4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摘要
批判社会学理论对都市空间的异质性、动态性分析具有方法论性质。这一新的解释框架带给人类学研究颇多启发,并改变人类学以往仅限于对村落空间与家屋空间等静态空间探讨的模式。人类学研究的空间转向呈现出两种发展趋势:一是在传统田野地点反思的基础上,开启了多点民族志的实践;再则是在批判社会理论影响下,出现了迈向多维互动的空间民族志。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社会、主体性与秩序.[M].潘泽泉;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 [2] 再造“病人”.[M].杨念群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 [3] 人类学定位.[M].(美)古塔(AkhilGupta);(美)弗格森(JamesFerguson)著;骆建建;袁同凯;郭立新等译;.华夏出版社.2005,
  • [4] 第三空间.[M].EdwardW.Soja著;陆扬[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 [5] 后现代地理学.[M].(美)爱德华·W.苏贾(EdwardW.Soja)著;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2004,
  • [6] 文化与实践理性.[M].(美)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Sahlins)著;赵丙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 [7] 网络社会的崛起.[M].()曼纽尔·卡斯特(ManuelCastells)著;夏铸九;王志弘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 [8] 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M].(英)莫里斯·弗里德曼(MauriceFreedman)著;刘晓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 [9] 社会的构成.[M].(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李康;李猛译;.三联书店.1998,
  • [10] 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M].(美)施坚雅著;史建云;徐秀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