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上泥盆统轨道旋回地层与牙形石带的数字定年

被引:32
作者
龚一鸣
徐冉
汤中道
李保华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武汉,武汉,上海
关键词
轨道旋回地层; 牙形石带; 数字定年; 集群绝灭; 泥盆系; 广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 [各时代地史及其地层];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轨道旋回地层学的研究表明, 广西上泥盆统弗拉阶-法门阶(F-F)之交盆地相和斜坡相碳酸盐岩地层序列中可分辨出纹层、层束、层束组和超层束组4级旋回层, 它们分别受亚米兰柯维奇旋回、岁差或斜度(黄赤交角)旋回、偏心率旋回和长偏心率旋回控制, 其周期值分别为8000~ 10000和16667或33333, 100000和400000 a. 泥盆纪偏心率与岁差、偏心率与斜度、长偏心率与偏心率之间的级序结构为1:6, 1:3, 1:4. 运用轨道旋回地层学的研究结果对弗拉阶至法门阶下部12个标准牙形石带的数字定年结果显示, 它们的时间延续分别是(自下而上): falsiovalis带为0.4 Ma, transitans带为0.4 Ma, punctata带为0.4 Ma, 下hassi带为0.3 Ma, 上hassi带为0.4 Ma, jamieae带为0.2 Ma, 下rhenana 带为0.8 Ma, 上rhenana带为0.6 Ma, linguiformis带为0.8 Ma, 下triangularis带为0.3 Ma, 中triangularis带为0.3 Ma, 上triangularis带为0.3 Ma. 弗拉阶的时间延续为4.3 Ma. 在F-F事件期, 牙形石是最后绝灭(linguiformis带的最晚期)和最早复苏(包括整个下、中triangularis带)的正常海相生物类群. 牙形石集群绝灭持续的时间为100000~200000 a, 复苏的时间间隔为0.6 Ma. 用已公布的阶间界线数字年龄值之差除以阶内化石带的个数所得的化石带的平均
引用
收藏
页码:635 / 64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晚泥盆世赤潮与生物集群绝灭 [J].
龚一鸣 ;
李保华 ;
司远兰 ;
吴诒 .
科学通报, 2002, (07) :554-560
[2]   中国晚泥盆世F/F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及其后的生物复苏的研究 [J].
廖卫华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8) :663-667
[3]   泥盆系弗拉阶/法门阶之交事件沉积和海平面变化 [J].
龚一鸣 ;
李保华 .
地球科学, 2001, (03) :251-257
[4]   法门阶上部米兰柯维奇旋回在中国发育的一致性 [J].
郝维城 ;
白顺良 ;
江大勇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0, (15) :1654-1660
[5]   广西泥盆系吉维特阶上部地层中的化学旋回与米兰柯维奇偏心率旋回的关系 [J].
江大勇 ;
郝维城 ;
白顺良 .
科学通报, 1999, (09) :989-992
[6]   寻求高分辨率的古环境记录 [J].
汪品先 ;
翦知 .
第四纪研究, 1999, (01) :1-17
[7]   泥盆纪弗拉阶-法门阶事件的化学-生物地层学研究 [J].
白顺良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Z1) :231-237
[8]   Devonian Sea-Level Change Rhythms in South China and Coupling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Earth-spheres [J].
Gong YimingFaculty of Earth Scienc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Hubei Wu YiGuangxi Institute of Geology Nanning GuangxiDu Yuansheng Feng Qinglai and Liu Benpei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Hubei .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1997, (04) :370-385
[9]   黔桂泥盆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的频幅、速度和相位 [J].
龚一鸣 ;
吴诒 ;
杜远生 .
地球科学, 1994, (05) :575-586
[10]  
华南泥盆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吴诒等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