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取得客体论——以船舶物权为中心

被引:2
作者
刘耀东
机构
[1] 大连水产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善意取得; 船舶物权; 公信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2 [物权]; D922.294 [商业经济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善意取得在法律上的逻辑依据在于占有与登记的公信力。分析以占有为表征方式的动产物权和以登记为表征且登记具有公信力的不动产物权以及证券化的债权皆为善意取得之客体。论述在中国《海商法》下船舶物权登记不具有公信力,不存在船舶物权的善意取得。
引用
收藏
页码:332 / 346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船舶所有权法律制度研究.[D].李志文.大连海事大学.2005, 08
[2]   论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范围——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相关规定 [J].
吴光荣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6, (04) :102-11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理解与适用.[M].黄松有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
[5]  
海商法专论.[M].司玉琢;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  
海商法论.[M].傅廷中; 著.法律出版社.2007,
[7]  
私法自治中的经济理性.[M].苏永钦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  
公信力的法律构造.[M].叶金强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9]  
中国物权法原理.[M].孙宪忠著;.法律出版社.2004,
[10]  
德国民法通论.[M].(德)卡尔·拉伦茨(KarlLarenz)著;王晓晔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