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长江中下游中生代花岗岩类源区的壳-壳混源性质
被引:5
作者
:
徐启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徐启东
机构
:
[1]
中国地质大学
来源
:
岩石矿物学杂志
|
1997年
/ 02期
关键词
:
花岗岩类,壳-壳混源,区域地球化学,同位素示踪,大别造山带;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534.5 [中生代(界)];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类形成于大别造山带碰撞后岩石圈物质的调整演化过程。Sr、Nd、Pb同位素组成数据表明,早、晚阶段花岗岩类具有相似的壳-壳混合源区性质,其主要源岩端员可能分别相当于以大别杂岩为代表的深变质岩系和中、新元古界底侵(underplating)基性物质与部分古元古界沉积-火山-侵入岩系组成的扬子陆块下地壳岩石。这两种成分不同的下地壳物质在这里呈指状穿插体结构。长江中下游地区下地壳在碰撞造山过程中曾是大别地块与扬子地块之间的深部构造混杂带。本文主要根据各类已有的Sr、Nd、Pb同位素组成资料讨论花岗岩类的源区性质问题
引用
收藏
页数:11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