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及大肠癌和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的临床意义(英文)

被引:6
作者
张雪娟
张登学
顾华丽
机构
[1]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内科
[2]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内科 山东青岛
[3] 山东青岛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肠肿瘤; 端粒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5 [消化系肿瘤];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目的 :建立测定端粒酶活性的PCR TRAP方法 ,并探讨其在食管癌、大肠癌诊断的意义 方法 :应用端粒酶活性的PCR -TRAP方法 ,对 36例食管癌、4 0例大肠癌及其癌旁组织进行了检测 结果 :食管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检出率相比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伴随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中端粒酶活性阳性检出率与未伴随淋巴结转移的标本比较 ,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4 0例大肠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P <0 0 0 1) ;伴随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中端粒酶活性阳性检出率与未伴随淋巴结转移的标本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端粒酶活性增高可能是致食管、大肠组织癌变的重要因素 ;端粒酶活性的检出可作为食管癌、大肠癌诊断的指标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23 / 125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