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RFLP标记剖析水稻穗颈维管束及穗部性状的遗传基础

被引:9
作者
陈顺强
汪洋
章志宏
王玲霞
胡中立
李平
朱立煌
朱英国
机构
[1] 武汉大学植物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4] 武汉大学植物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武汉
[5] 武汉
[6] 四川温江
[7] 北京
关键词
水稻; DH群体; 穗颈维管束; RFLP;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采用籼、粳亚种间杂种F1(圭630×02428)花药培养获得的DH群体,对水稻穗颈大、小维管束数和倒数第2节间大、小维管束数等4个维管束性状,以及一、二次枝梗数,每穗颖花数3个穗部性状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16个QTLs,其中有7个QTLs的加性效应较大,单个QTL的贡献率在20%以上。发现有4个QTLs成簇分布于第1染色体从RZ776到C11的大约35cM的区段上,来源于亲本"圭630"的这一染色体区段对穗颈大维管束、第2节间大维管束、第2节间小维管束和二次枝梗数4个性状的表达均具有增效作用。还讨论了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增效QTLs、实现穗颈维管束性状遗传改良的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水稻穗颈维管束数与穗部性状关系的研究 [J].
徐正进 ;
陈温福 ;
曹洪任 ;
张龙步 ;
杨守仁 .
作物学报, 1998, (01) :47-54
[2]   亚种间杂交稻光合特性及物质积累与运转的研究 [J].
杨建昌 ;
朱庆森 ;
王志琴 ;
郎有忠 .
作物学报, 1997, (01) :82-88
[3]   利用分子标记和水稻籼粳交双单倍体群体进行遗传作图研究 [J].
李平 ;
朱立煌 ;
周开达 ;
陈英 ;
陆朝福 ;
何平 .
植物学报, 1996, (11) :881-886
[4]   利用RFLP标记定位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主效基因与微效基因 [J].
李平 ;
周开达 ;
李仁端 ;
陆朝福 ;
陈英 ;
朱立煌 .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1996, (03) :257-263
[5]   水稻穗颈维管束性状的类型间差异及其遗传的研究 [J].
徐正进 ;
陈温福 ;
张龙步 ;
彭应财 ;
张俊国 .
作物学报, 1996, (02) :167-172
[6]   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的进展 [J].
袁隆平 .
中国农业科学, 1990, (03) :1-6
[7]   Comparison of a set of allelic QTL-NILs for chromosome 4 of tomato: Deductions about natural varia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germplasm utilization [J].
Monforte, AJ ;
Friedman, E ;
Zamir, D ;
Tanksley, SD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2001, 102 (04) :572-590
[8]   A genome-wide analysis of wide compatibility in rice and the precise location of the S-5 locus in the molecular map [J].
Liu, KD ;
Wang, J ;
Li, HB ;
Xu, CG ;
Liu, AM ;
Li, XH ;
Zhang, QF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97, 95 (5-6) :809-814
[9]   Genetic and molecular dissect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s in rice [J].
Masahiro Yano ;
Takuji Sasaki .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1997, 35 :145-153
[10]   Identification of QTLs affecting traits of agronomic importance in a recombinant inbred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a subspecific rice cross [J].
Xiao, J ;
Li, J ;
Yuan, L ;
Tanksley, SD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96, 92 (02) :23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