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社会救济

被引:3
作者
谢南山
机构
[1] 江西师范大学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社会救济; 民间救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35 [三国、晋、南北朝(220~589年)];
学科分类号
0602 ;
摘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社会救济类型与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吏民救济、宗族救济、宗教救济等,其主要特征是:宗族、地方官吏与社会互助组织是民间救济的主体;宗教组织的社会救济带有浓重的神秘性与宗教性;民间救济以物质救济为主,精神救济为次。民间社会救济在整个社会救济体系中的地位相当突出,是社会救济的主体,显示了积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而国家救济仅在灾荒特殊时期才显示出强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与组织优势。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6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中国慈善简史.[M].周秋光;曾桂林著;.人民出版社.2006,
[2]  
洛阳伽蓝记校笺.[M].(北魏)杨炫之著;杨勇校笺;.中华书局.2006,
[3]  
三国志.[M].(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中华书局.2005,
[4]  
中国道教史.[M].任继愈 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  
后汉书.[M].(南朝宋)范晔撰;中华书局编辑部编;.中华书局.1998,
[6]  
高僧传.[M].(南朝梁释)慧皎撰;汤一玄整理;.中华书局.1992,
[7]  
晋书.[M].(唐)房玄龄等撰;.中华书局.1974,
[8]  
北史.[M].(唐)李延寿 撰.中华书局.1974,
[9]  
魏书.[M].(北齐)魏收 撰.中华书局.1974,
[10]  
隋书.[M].(唐)魏徵等 撰.中华书局.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