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做“减法”转向做“加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被引:6
作者
张佩云
机构
[1] 衢州学院社科部
关键词
留守儿童; 积极心理; 健康教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4.1 [儿童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传统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多为消极、被动的"减法"模式,即侧重问题的解决;积极心理学为留守儿童健康教育开启了另一条路径——积极、主动、预防和发展的"加法"模式,即强调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从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途径和实现条件等方面,探讨留守儿童积极心理的培养、实现从做"减法"向做"加法"的转换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心理韧性理论——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新视角 [J].
陈香 .
继续教育研究, 2010, (03) :115-116
[2]   积极心理学理念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J].
朱红 ;
陶云 .
学理论, 2009, (26) :140-141
[3]   农村留守儿童是否有心理健康问题? [J].
张若男 ;
张丽锦 ;
盖笑松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9, 23 (06) :426-430
[4]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 [J].
熊磊 ;
石庆新 .
教育探索, 2008, (06) :132-133
[5]   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J].
孟万金 .
教育研究, 2008, (05) :41-45
[6]   给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心理学因素 [J].
刘翔平 ;
曹新美 .
教育研究, 2008, (02) :90-94
[7]   “留守孩”心理健康水平分析 [J].
黄爱玲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05) :351-353
[8]   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 [J].
苗元江 ;
余嘉元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2) :81-87
[9]  
给自己注入积极基因.[M].刘翔平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