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回交重组自交群体检测水稻抗褐飞虱数量性状基因座

被引:20
作者
苏昌潮
程遐年
翟虎渠
万建民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
关键词
水稻; 抗褐飞虱; 回交重组自交(BIL)群体; 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112 [虫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由 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 (BackcrossInbredlines ,BILs)作图群体 (BC1F9) ,进行水稻抗褐飞虱数量性状基因座 (QuantativeTraitLocus ,QTL)的检测和遗传效应分析。采用苗期集团鉴定方法 ,并以死苗率作为抗褐飞虱表型值 ,分析亲本和 98个BILs的抗褐飞虱表现。共检测到 3个苗期抗褐飞虱QTL ,分别位于 2、10和 12染色体上。各QTL的LOD值为 2 0 1~ 2 33,贡献率为 10 4 %~ 16 6 % ,可解释群体总表型变异的 39 0 %。这 3个数量性状基因座对褐飞虱的抗性均来自抗虫亲本Kasalath。与这些数量性状基因座连锁的分子标记可望应用于聚合多个抗性基因 ,培育对褐飞虱具有水平抗性水稻新品种的育种实践中
引用
收藏
页码:332 / 33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1]   两个来源于野生稻的抗褐飞虱新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J].
王布哪 ;
黄臻 ;
舒理慧 ;
任翔 ;
李香花 ;
何光存 .
科学通报, 2001, (01) :46-49
[12]   数量性状的遗传剖析和分子剖析 [J].
吴为人 ;
唐定中 ;
李维明 .
作物学报, 2000, (04) :501-507
[13]   籼型杂交水稻抗褐飞虱育种研究 [J].
王建军俞晓平吕仲贤陶林勇石守鋆董文其 .
中国水稻科学, 1999, (04) :242-244
[14]   若干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监测 [J].
陶林勇 ;
巫国瑞 ;
俞晓平 ;
不详 .
植物保护 , 1992, (01)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