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绍断裂带的岩浆混合作用及其两侧的前寒武纪地质

被引:76
作者
周新民
朱云鹤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2]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南京
[3] 南京
关键词
岩浆混合作用; 碰撞造山作用; 江绍断裂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论述了浙江江绍断裂带上晚元古代发生的岩浆混合作用,研究了该断裂带两侧前寒武纪火成岩石学问题。研究表明,900Ma.B.P.前,是渐赣皖三省交界地区最重要的前寒武纪碰撞造山期;1100Ma前开始形成的江南古岛弧,就在这一时间,与华夏古陆发生碰撞和拼接,伴生了广泛的基性和酸性岩浆活动以及岩浆混合作用,并延续至早震旦纪(约800 Ma前)。
引用
收藏
页码:296 / 30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安徽歙县伏川蛇绿岩套的Sm-Nd等时线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周新民 ;
邹海波 ;
杨杰东 ;
王银喜 .
科学通报, 1989, (16) :1243-1245
[2]   皖南低87Sr/86Sr初始比的过铝花岗闪长岩及其成因 [J].
周新民 ;
王德滋 .
岩石学报, 1988, (03) :37-45
[3]  
中国浙闽变质基底地质[M]. 科学出版社 , 水 涛等著, 1988
[4]  
Fractionation, hybridisation and magma-mixing in the Kialineq centre East Greenland[J] . P. E. Brown,S. M. Becker.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86 (1)
[5]  
Magma mixing in the acidic-basic complex of Ardnamurchan: Implications on the evolution of shallow magma chambers[J] . Thomas A. Vogel.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82 (4)
[6]  
Two-liquid partition coefficients: Experimental data and geochemical implications[J] . E. Bruce Watson.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7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