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3例脂肪肝患者证候分布规律

被引:22
作者
魏华凤 [1 ]
柳涛 [1 ]
邢练军 [1 ]
郑培永 [1 ]
季光 [1 ,2 ]
机构
[1] 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消化内科,上海中医药大学脾胃病研究所
[2] 上海高校中医内科E-研究院
关键词
脂肪肝; 证候; 流行病学方法; 多元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59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506 ;
摘要
目的:研究脂肪肝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以病统证,病证结合的研究模式,建立基于EPidata3.1软件和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调查的脂肪肝证候表观数据库,用SPSS13.0软件对证候数据进行二次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肝肾不足、阴虚火旺、肝郁脾虚、脾虚、脾虚湿阻、轻证湿热内蕴、血瘀、重证湿热内蕴、痰湿内阻是脂肪肝的基本证型。脂肪肝以单个证型和2~4个基本证型组合形式多见,病机较为简单时,脾虚湿阻型最为常见,病机较复杂时,肝肾不足型最为常见。108例(13.6%)患者表现为无症状型,46例(5.8%)患者表现为证候不可分类型,其余患者被聚为脾虚痰瘀互结(91例,11.5%)、肝肾阴虚(147例,18.5%)、脾虚痰湿中阻(254例,32.0%)、脾虚湿热内蕴(81例,10.2%)和肝郁脾虚湿阻(66例,8.3%)等5种证型。结论: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脂肪肝的证候分布规律,值得深入研究;本病病位在脾,与肝、肾关系密切;脾虚为本病基本病机,痰、湿、瘀、热、肝郁为本病主要病理要素;肝肾阴虚是本病较为特殊的一个类型。
引用
收藏
页码:411 / 41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证候要素及其靶位的提取 [J].
王永炎 ;
张启明 ;
张志斌 .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01) :6-7
[2]   脂肪肝中医药研究现状和思考 [J].
冯明辉 ;
杜发斌 .
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4, (05) :61-63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 [J].
中华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
肝脏, 2002, (04) :290-290
[4]   脂肪肝辨证分型规律的初步研究 [J].
魏华凤 ;
季光 ;
邢练军 .
辽宁中医杂志, 2002, (11) :655-656
[5]  
临床流行病学.[M].王家良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6]  
中医内科学.[M].王永炎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7]  
中医肝胆病学.[M].王伯祥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
[8]  
中医诊断学.[M].邓铁涛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9]  
正虚类病性证素的特征..黄碧群;陈新宇;朱文锋;.中国中医药杂志.2005,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