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黄海表层不同粒级沉积物中氮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21
作者
吕晓霞
宋金明
袁华茂
李学刚
詹天荣
李宁
高学鲁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沉积物; 粒级; 氮循环; 黄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43 [环境水文学];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南黄海不同粒级沉积物中可转化氮[离子交换态氮(IEF-N)、弱酸可浸取态氮(WAEF-N)、强碱可浸取态氮(SAEF-N)、强氧化剂可浸取氮(SOEF-N) ]的地球化学特征各不相同,其中SOEF-N是3种粒级沉积物中含量最高的形态,IEF-N是可转化无机氮中的主要存在形态,也是最易参与循环的形态.当同一粒级沉积物中的可转化不同形态氮都能参与循环时,它们对氮循环的相对贡献从大至小依次为SOEF-N>IEF-N>SAEF-N>WAEF-N.对于不同粒级的沉积物来说,细粒级沉积物中的可转化不同形态氮的绝对含量最高,粗粒级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的绝对含量最低;如果沉积物中3种粒级组分所占的份额相同,那么细粒级沉积物中可转化氮的量占总可转化氮的60%,是中粒级中的2倍,粗粒级沉积物中可转化氮的近7倍,即细粒级沉积物对氮循环的可能贡献最大.随着沉积物粒级的由粗到细,沉积物中可转化有机氮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加,而无机氮的相对含量逐渐降低.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6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