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元素在植物中的分异及其概念模型

被引:10
作者
丁士明 [1 ]
梁涛 [2 ]
张自立 [3 ]
黄泽春 [2 ]
谢亚宁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4]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同步辐射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分异; 四重效应; 生物积累; X射线吸收光谱(XAS); 纳米Ti02;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6 [植物生物化学]; S312 [作物生物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1 ; 090101 ;
摘要
通过添加外源混合稀土、溶液培养等方式,研究了稀土元素在大豆植株中的分异特征及其机制.大豆根和叶中分别出现显著的中稀土(MREE)富集和重稀土(HREE)富集,茎中出现轻、重稀土(LREE/HREE)的轻微分异,同时在以上器官观察到四重效应.通过X射线吸收光谱(XAS)分析和纳米TiO2吸附技术分析了根及木质部伤流液中稀土离子的存在形态,结合其他条件实验结果,推断稀土元素在根中的分异主要由细胞壁吸附及磷沉淀主导的固定机制造成,而地上部的分异由内源有机配体作用下的转移机制与固定机制共同造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稀土元素在植物中分异的概念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312 / 31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土壤-植物体系稀土元素的分异现象 [J].
张智勇 ;
李福亮 ;
王玉琦 ;
肖海清 ;
柴之芳 .
中国稀土学报, 2002, (01) :94-96
[2]   纳米TiO2制备过程中的若干影响因素 [J].
昝菱 ;
钟家柽 ;
罗其荣 .
无机材料学报, 1999, (02) :264-270
[3]  
稀土元素的环境化学及生态效应.[M].彭安;朱建国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4]  
Role of ligands in accumulation and fractionation of rare earth elements in plants.[J].Shiming Ding;Tao Liang;Chaosheng Zhang;Juncai Yan;Zili Zhang;Qin Sun.Biological Trace Element Research.2003, 1
[5]   The variation of REE (rare earth elements) patterns in soil-grown plants: a new proxy for the source of rare earth elements and silicon in plants [J].
Fu, FF ;
Akagi, T ;
Yabuki, S ;
Iwaki, M .
PLANT AND SOIL, 2001, 235 (01) :53-64
[6]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metal chelators produced by plants.[J].Wilfried E. Rauser.Cell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1999, 1
[7]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rare earth elements in fern.[J].Femgfu Fu;Tasuku Akagi;Kazunori Shinotsuka.Biological Trace Element Research.1998, 1
[8]   Rare earth elements in soil and in soil-grown plants [J].
Wyttenbach, A ;
Furrer, V ;
Schleppi, P ;
Tobler, L .
PLANT AND SOIL, 1998, 199 (02) :26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