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世代稳定水稻的ISSR标记

被引:6
作者
周黎军
李爱仙
吴先军
李仕贵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温江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宜宾,温江,温江,温江
关键词
早世代稳定; 稳定株系; 分离株系; 标记带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2个早世代稳定亲本与4个普通水稻杂交,F2代出现了8个早世代稳定株系。遗传分析表明,稳定株系出现时杂交F1群体分离,同一组合的F2群体中既出现农艺性状整齐一致的稳定株系,又出现按孟德尔分离的株系。利用26个ISSR引物对F2稳定株系进行分子标记,结果表明稳定株系出现4种类型的标记带型:母本带型出现,父本带消失;父本带型出现,母本带消失;由双亲的部分标记带组合而成;双亲标记带型消失,而出现新的标记带型。没有出现由双亲标记带组合而成标记带型。ISSR引物900标记的2000bp标记带可以将稳定株系与普通水稻材料划分为两类群。
引用
收藏
页码:1074 / 108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12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ISSR标记鉴定及遗传分析 [J].
李进波 ;
牟同敏 ;
方宣钧 .
中国农学通报, 2002, (01) :6-9
[2]   水稻空间诱变后代的微卫星多态性分析 [J].
周峰 ;
易继财 ;
张群宇 ;
王慧 ;
梅曼彤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4) :55-57
[3]   ISSR标记在小麦指纹图谱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初探 [J].
王心宇 ;
陈佩度 ;
亓增军 ;
张政值 ;
马正强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1, (03) :261-263+308
[4]   利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栽培稻和野生稻亲缘关系 [J].
何予卿 ;
张宇 ;
孙梅 ;
何光存 ;
王松文 ;
朱英国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1, (02) :123-127
[5]   总DNA导入水稻后变异系及供体特异带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比较 [J].
赵炳然 ;
贾建航 ;
王倩 ;
王斌 ;
袁隆平 .
杂交水稻, 2001, (02) :48-51
[6]   采用RAPD和ISSR标记探讨中国疣粒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 [J].
钱韦 ;
葛颂 ;
洪德元 .
植物学报, 2000, (07) :741-750
[7]   离子束介导玉米DNA导入水稻引起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J].
李红 ;
吴丽芳 ;
宋道军 ;
余增亮 ;
吴跃进 .
激光生物学报, 1999, (04) :261-265
[8]   从农艺性状和分子标记鉴定一个水稻三倍体×二倍体F2群体的遗传稳定性 [J].
吴先军 ;
汪旭东 ;
周开达 ;
朱立煌 .
植物学报, 1999, (10) :44-48
[9]   水稻早世代稳定株系选择与利用的初步研究 [J].
谢国生 ;
马平福 ;
祝虹 ;
蔡得田 .
杂交水稻, 1998, (05) :6-8
[10]   水稻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优势育种及其机理研究 [J].
陈建三 ;
陈义昌 ;
申丽 .
中国农学通报, 1997, (06)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