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带洋脊-准洋脊火山岩属于莫宣学、路凤香等(1990)《“三江”地区构造-火山岩分区》的第V区,即金沙江洋脊-准洋脊火山岩-蛇绿岩带(图1),东部为中咱微陆块火山岩区(Ⅳ),部分为义敦岛弧火山岩带(Ⅲ);西部为江达-维西弧火山岩带(Ⅶ);北部与甘孜-理塘洋脊火山岩-蛇绿岩(Ⅱ)在邓柯相遇。该火山岩带,在中甸-德钦走向断裂以北是指金沙江主断裂带以西(即北起西邓柯经巴塘过得荣)和金沙江以东广大狭长地带;在中甸-德钦走向断裂以南,是指金沙江主断裂以西(得荣至石鼓)和羊拉断裂(羊拉至鲁甸)之间的广大狭长地带(陈炳蔚等,1987)。前人把该区C1-P1火山岩称裂陷型或类裂谷型;经我们详细研究,该区主要为准洋脊火山岩,洋脊火山岩出露较少。准洋脊火山岩以其形成于扩张环境,出露于缝合带及其共生岩石组合相似于洋脊火山岩,而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相似于大陆溢流玄武岩或洋岛火山岩而取名为准洋脊火山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