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 中国摔跤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已有摔跤活动。古代称摔跤为角力、角觝,后来名相朴。中国跤术至清末已发展到较高水平,除当时的跤营布库(宫廷专业跤手)之外,民间摔跤的也为数众多,摔跤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一项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辛亥革命以后,跤营随清廷而瓦解,摔跤运动也随军阀混战而渐趋衰落,再加上年老的跤营布库和民间摔跤名家相继去逝,因而中国跤几乎濒于失传。所幸民间一些跤手出于对跤术的酷爱,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毅然坚持苦练。其中部分跤手因生活所迫,流落街头,设场卖艺,借以糊口。比较闻名的如北京的宝善林、魏德海、陈德禄、张文山、沈友三;天津的张魁元、张连生、张洪玉;沈阳的徐俊清;张家口的洪立厚;济南的佟顺禄;上海、南京的宋振南、田玉荣、赵云亭等人。他们的技艺受到各地群众的欢迎,并对继承发扬我国的传统跤术作出了积极贡献,才使得这一中华瑰宝从薄冰上走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