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滞留设施基础研究和应用借鉴

被引:6
作者
梁美琪
刘磊
机构
[1]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关键词
生物滞留设施; 低影响开发; 雨洪管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92 [排水工程(沟渠工程、下水道工程)]; TV213.9 [水利资源综合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城市的快速发展在改变社会生活的同时,对城市水环境构成威胁.作为新型雨洪管理措施之一的生物滞留设施,在有效解决城市雨洪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生物滞留设施进行了概念、构造、机理、植物和填料等基础研究,提出生物滞留设施规模确定的多种方法,各地可根据地域条件参考选定.总结生物滞留设施的研究进展,对美国波特兰市NE Siskiyou绿色街道和深圳市光明新区36号、38号道路建设案例进行分析,比较思考国内研究和建设现状的空缺与不足,总结先进的经验成果,提出我国生物滞留设施的思考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雨水径流控制的景观设计途径及在公园绿地中的应用分析 [J].
刘家琳 ;
张建林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7 (11) :183-189
[2]   生物滞留池用于城市雨水径流控制研究现状和展望 [J].
马效芳 ;
陶权 ;
姚景 ;
梁英 .
环境工程, 2015, 33 (06) :6-9+29
[3]   雨水花园在步行街的选址与空间形态研究 [J].
李朱婧 ;
周建华 ;
葛煜喆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0 (05) :164-170
[4]   低影响开发(LID)生物滞留技术研究进展 [J].
李家科 ;
刘增超 ;
黄宁俊 ;
张佳扬 ;
李怀恩 ;
沈冰 .
干旱区研究 , 2014, (03) :431-439
[5]   基于SWMM模型的生物滞留池水文效应研究 [J].
颜乐 ;
夏自强 ;
丁琳 ;
周艳先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04) :25-28
[6]   生物滞留技术控制城市面源污染的作用与机理 [J].
李平 ;
王晟 .
环境工程, 2014, 32 (03) :75-79
[7]   生物滞留技术在城市道路面源污染中的应用 [J].
彭文峰 .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 (01) :74-74
[8]   基于生物滞留的城市道路雨水滞蓄净化效果试验研究 [J].
孟莹莹 ;
王会肖 ;
张书函 ;
陈建刚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Z1) :286-291
[9]   深圳市低冲击开发模式应用现状及展望 [J].
丁年 ;
胡爱兵 ;
任心欣 .
给水排水, 2012, 48 (11) :141-144
[10]   生物滞留技术在道路雨洪控制利用中的应用研究 [J].
何卫华 ;
车伍 ;
杨正 ;
李世奇 .
给水排水, 2012, 48(S2) (S2) :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