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鳟的生物学简述

被引:5
作者
罗泉笙
郑光帼
机构
[1] 重庆博物馆
关键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赤眼鳟 Squallobarbus curriculus(Richardson)地方名红眼棒、胡串棒、桐杆子,在嘉陵江中分布较广,尤其是一级支流西河的产量较高,个体不大,肉质鲜美,是一种常见的经济鱼类,它具有产量高、食性广、易于养殖的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2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种群生态学理论与可更新资源的科学管理——关于最大持续收获量 [J].
孙儒泳 .
动物学杂志, 1980, (01) :10-16
[2]   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动物学任务 [J].
夏武平 .
动物学杂志, 1979, (03) :1-4
[3]  
中国鲤科鱼类志.[M].伍献文等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
[4]  
鱼类生态学.[M].(苏)尼科里斯基;Г.В.著;唐小曼;叶翼雄译;.农业出版社.1962,
[5]  
鱼类年龄和生长的研究方法.[M].(苏)丘古诺娃(Н.И.Чугунова)著;刘建康;陈佩黛译;.科学出版社.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