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千年来豫鄂湘川间的大熊猫

被引:17
作者
文焕然
何业恒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2] 湖南师范学院
关键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举世闻名的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 David),是我国所特有的珍贵稀有动物。它现在仅分布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山地及其相邻的陕南、甘南部分地区。但在更新世中、晚期,曾经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并且向北延伸到陕西、山西和北京的周口店一带。更新世以后,大熊猫无论在分布范围或个体数量上,都大大地缩小或者减少了,开始逐渐走向衰亡。进入更、全新世,大熊猫怎样从分布广泛逐渐变化到现在分布区的,本文试从历史动物地理的角度,以历史文献为主,结合动物学、古动物学、考古学和地理学等方面的资料,辅以湘西北部分地区调查,初步探索了近五千年来豫、鄂、湘、川间大熊猫的分布及其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大熊猫发展简史 [J].
裴文中 .
动物学报, 1974, (02) :188-190
[2]   关于大熊猫种的划分、地史分布及其演化历史的探讨 [J].
王将克 .
动物学报, 1974, (02) :191-201
[4]   广西柳城巨猿洞及其他山洞的第四纪哺乳动物 [J].
裴文中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62, (03) :211-218
[5]   关于中国南方剑齿象-熊猫动物群和巨猿的时代 [J].
H.D.卡尔克 ;
胡长康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61, (02) :83-108
[6]   湖北省清江地区洞穴中的哺乳类化石报导 [J].
邱中郎 ;
张玉萍 ;
童永生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61, (02) :15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