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类型及其格局变化的热环境效应——以哈尔滨市为例

被引:12
作者
张新乐 [1 ,2 ]
张树文 [1 ]
李颖 [1 ]
谢云峰 [3 ,2 ]
岳书平 [1 ,2 ]
张宇博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4] 吉林大学软件学院
关键词
热岛效应; 地表温度; 土地利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79 [遥感技术的应用];
学科分类号
081102 ; 0816 ; 081602 ; 083002 ; 1404 ;
摘要
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消除由于时相差异造成遥感影像获取地表温度值的不可比性;用2km格网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面积比例表征土地利用格局,以中国哈尔滨市为例,研究城市热场分布的空间格局、时空变化规律,探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格局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建成区存在显著的热岛效应并呈增强态势、市区总体地表温度升高.各用地类型随面积比例的升高平均地表温度相互间差异变小,建设用地对热岛效应的作用增强,水体缓解热岛效应的作用减弱,热环境的空间差异性变得不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756 / 763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