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下黄壤的研究

被引:7
作者
付瓦利
机构
[1] 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
关键词
腐殖质; 个体发育阶段; 植被演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缙云山不同植被下黄壤的研究表明,不同植被类型下黄壤的腐殖质组成及发生学性质不同,并有一定规律:从针叶林地→针阔混交林地→常绿阔叶林地,腐殖质含量增加,腐殖质物质系统趋于复杂化,土壤酸度、粘粒含量及游离铁含量亦顺次增加.本文从两个方面对以上结果进行了讨论:(1)现状植被对腐殖质组成的影响.(2)植被演替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及发生学性质的影响.并将土壤腐殖质组分与粘粒含量、氧化铁的游离度综合考虑,对土壤腐殖质各组分的组合情况与土壤个体发育阶段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探.
引用
收藏
页码:126 / 13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土壤分析化学.[M].于天仁;王振权主编;.科学出版社.1988,
[2]  
土壤条件与植物生长.[M].[英]腊塞尔(E·W·Russell) 著;谭世文等 译.科学出版社.1979,
[3]   关山不同植被下山地普通棕壤腐殖质研究 [J].
李香兰 .
土壤学报, 1987, (01) :27-34
[4]   关于土壤普查中土壤分析资料的整理和应用问题 [J].
俞震豫 .
土壤通报, 1984, (05) :224-227
[5]   土壤中氧化铁的转化及其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J].
何群 ;
陈家坊 ;
许祖诒 .
土壤学报, 1981, (04) :326-334
[6]   南京紫金山林地与耕地土壤腐殖质组成的研究 [J].
吴志华 .
土壤学报, 1964, (03) :338-345
[7]   两广地区不同植被类型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J].
郁夢德 ;
白锦泉 .
土壤学报, 1962, (01) :29-43
[8]   我国东北新火山区土壤腐殖质特性的研究 [J].
邱凤琼 ;
张丽珊 .
土壤通报, 1962, (01) :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