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的生态保护发展区大气环境研究

被引:8
作者
邓茂 [1 ]
张永江 [1 ,2 ]
李莹莹 [1 ]
姚靖 [1 ]
刘先良 [1 ]
机构
[1] 重庆市黔江区环境监测中心站
[2] 西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生态保护发展区; 大气环境质量; 模糊数学; 综合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3 [大气评价];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运用模糊数学方法,选用SO2,NO2,PM10作为评价因子,参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通过计算污染因子权重、权重分配系数和隶属度,对生态保护发展区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生态保护发展区"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因子为PM10,次要污染因子由SO2逐渐变为NO2,NO2污染呈现上升趋势应引起警惕.大气环境质量基本上处于清洁和轻度污染水平,且大气环境质量有逐年改善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2001—2011年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质量模糊数学综合评价 [J].
郑健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4, 36 (01) :28-34+41
[2]   唐山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模糊数学综合评价 [J].
张春娜 ;
李良玉 .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35) :192-196
[3]   层次分析法在福州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卓倩 ;
杨文卿 ;
钱庆荣 ;
陈庆华 ;
张江山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28 (01) :60-65
[4]   应用模糊数学法综合评价淮安市大气环境质量 [J].
杨文澜 ;
李磊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9, 14 (04) :451-454
[5]   大气环境质量灰色聚类关联分析法的应用研究 [J].
梁爱萍 ;
侯祺棕 ;
刘爱东 .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5, (06) :35-37
[6]   重庆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模糊数学综合评价 [J].
何再超 ;
郑钦玉 ;
卢坤 ;
曹胜兰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3) :397-400
[7]   模糊关联分析法及其应用 [J].
于相毅 ;
尚金城 ;
张研 .
中国环境监测, 2005, (01) :68-72
[8]   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物元分析法 [J].
杨晓华 ;
杨志峰 ;
郦建强 ;
金菊良 .
环境工程, 2003, (05) :69-70+80
[9]   模糊聚类理论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袁静 ;
施介宽 ;
麻永尧 .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1) :95-97
[10]   安徽省宣州市大气环境质量的API评价 [J].
高俊枝 ;
程鹰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2) :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