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抑郁神经生物学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7
作者
李丽平 [1 ]
宋景贵 [1 ]
何振峰 [2 ]
机构
[1]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2] 上蔡县何济精神病康复医院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神经生物学; 发病机制; 神经递质学说; 神经内分泌学说; 神经解剖学说; 炎性细胞因子学说;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学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R749.4 [情感性精神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5 ;
摘要
卒中后抑郁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生物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等多个方面,具有发病率、漏诊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由脑卒中引起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重要脑区功能缺失及神经递质缺乏均可引发抑郁情绪,而卒中后炎症反应导致的脑损害亦可加重病情.导致卒中后抑郁的产生。近年来,科学提供的便利使卒中后抑郁的遗传易感性得到深入研究,敏感基因的发现为卒中后抑郁预测提供了可能性,成为目前研究热点。本文对其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神经解剖等神经生物学方面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旨在为提高对卒中后抑郁的认识、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7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抑郁障碍相关性研究进展.[J].魏丽莎;林举达;.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 06
[2]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关系附视频 [J].
曹金霞 ;
耿德勤 ;
姜建东 ;
刘莉 ;
姜玉龙 ;
孙德锦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24) :17-19
[3]  
老年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动态观察.[J].黄兴兵;梅芳;钟志勇;魏钦令;王相兰;吴小利;甘照宇;.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1, 06
[4]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胡华廷;高金香;吕应春;宋景贵;.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1, 06
[5]  
氟西汀联合喹硫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对照研究.[J].宋丽;余学;曹一;赵燕华;.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1, 05
[6]  
舍曲林联合认知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评价.[J].龙金亮;朱玉星;孙群星;杨建章;.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1, 03
[7]  
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与血清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相关性研究.[J].周宏辉;张玉梅;张晓斌;卜茹;周朝昀;刘进文;.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 06
[8]  
抑郁的生物学基础与心理因素相互作用发病模式.[J].佘继祥;.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 02
[9]   抗抑郁药物对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J].
陈嘉 ;
董文心 .
中国新药杂志, 2008, (06) :441-445
[10]  
急性应激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与表达.[J].鞠康;李霞;郑贤杰;董晓蔚;彭素芳;白丽;李华芳;.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3,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