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人为水土流失历史根源与防治对策

被引:4
作者
曹世雄
陈莉
机构
[1] 延安地区杏子河流域治理办公室
[2] 延安地区水利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农业; 人类; 人口数量; 陕北高原; 经济林; 人工林; 防治对策; 历史根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正>举世瞩目的黄土高原曾是中华文明发源地和历代王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松软肥厚的土壤是中华文明摇篮,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过极为重要作用。长期以来,由于人类不正当经济活动,导致水土流失不断加剧和古老文明衰弱。水土流失是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最大障碍,也是黄河下游洪涝灾害的祸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历史悠久,原因众多,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黄上高原水土保持活动也有很长历史,早在春秋战国以前就有“平治水土”的活动。如今,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边冶理边破坏现象相当普遍。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5+23 +2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黄土高原人类活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J].
唐克丽,王斌科,郑粉莉,张胜利,时明立,方学敏 .
人民黄河, 1994, (02) :13-16+61
[2]   时代呼唤着新的理论 [J].
石山 .
生态经济, 1991, (03) :1-5
[3]   陕北农业经营制度的历史变迁以及对未来农业的设想 [J].
曹世雄 .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 (01) :33-36+71
[4]   草原生态系统生产效益的放大 [J].
任继周 .
中国草原与牧草, 1986, (03) :7-8
[5]   牧草在旱作农业系统中的功能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J].
安宝林 .
中国草原, 1985, (02) :60-63
[6]  
水土保持工程[M]. 西北大学出版社 , 窦玉青编著,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