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通婚圈与民族社会的变迁——楚雄南华摩哈苴彝族村和大理周城白族村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4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朱炳祥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余园
机构
:
[1]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来源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年
/ 29卷
/ 03期
关键词
:
通婚圈;
民族社会变迁;
摩哈苴彝族村;
周城白族村;
D O I
:
10.13727/j.cnki.53-1191/c.2012.03.021
中图分类号
:
C95 [民族学、文化人类学];
学科分类号
:
0304 ;
030401 ;
摘要
:
以大理周城白族村和楚雄南华摩哈苴彝族村为例,从历史与结构两种视角分析通婚圈与民族社会的变迁。认为现代国家对民族地区的通婚圈与社会变迁的影响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始,改革开放以后增强。随着现代国家进入,民族社会的通婚圈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村外通婚的逐步增多,其结构意义在于它恰如一种"文化齿轮"与"文化触须",将某一地域社会与现代国家连为一体,打破了传统民族社会的封闭性。与此同时,民族社会内部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与交融日益加深并逐渐融为一体。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The Elementary Structure of Kinship. C. Levi-Strauss. . 1969
←
1
→
共 1 条
[1]
The Elementary Structure of Kinship. C. Levi-Strauss. . 1969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