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暴露限值科学依据的探讨

被引:2
作者
杨新村 [1 ]
辛亮 [1 ]
汤一波 [2 ]
江建华 [1 ]
李毅 [1 ]
机构
[1]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2] 上海市电力公司
关键词
电磁场; 极低频; 暴露; 标准; 限值; 健康风险; 评估;
D O I
10.13213/j.cnki.jeom.2010.10.006
中图分类号
R122.4 [电磁波与卫生];
学科分类号
100402 ;
摘要
国内在国际标准确定的极低频场暴露限值是否能保护公众健康的认识方面存在较大分歧。争议焦点集中在是否应针对未能证实的长期、低水平暴露的潜在健康风险制定限值,或是否应针对其"健康效应"制定"预防性限值"。而存在于上述争议背后的是围绕标准限值制定原则的一系列认识差异,包括:如何认识与理解电磁场的健康影响,依据什么准则来评价或解读单项研究的提示性结果,以及依据什么原则来制定公众卫生标准限值等。通过理解、分析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制定暴露标准的指导原则;客观介绍国际、国内若干不同观点与论据;消化、分析WHO及其他国际组织针对极低频场健康风险的总体评估结论;结合中国国情及环境矛盾现状提出限值建议。中国作为诸多环境矛盾十分严峻的发展中国家,在涉及重大社会公共利益和高度敏感性的电磁场标准限值方面,应采纳以证据为基础的基本原则;在WHO"向全人类提供相同或相似健康保护水平"的目标指引下,在国际权威健康风险评估已完成的背景下,采纳国际标准是中国的合理选择;电磁场暴露标准限值应以防止"已确定的健康危害"为依据;不应以预防的名义制定任意的低暴露限值,从而破坏限值的科学基础;国内涉及极低频电场、磁场相关利益各方缺少沟通、对话与协商,是增加公众担忧以及强化公众风险感受的重要原因。采纳WHO推荐的国际标准是中国的合理选择,也是中国尽快摆脱电磁环境困扰的第一步。国家标准的尽早出台将为下一步通过各方协商,针对不确定的风险,制订适合中国国情的预防措施奠定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602 / 60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Guidelines for limiting exposure to time-varying electric, magnetic and electromagnetic fields (up to 300GHz). ICNIRP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Non-Ionizing Radiation Protection). Health Physics . 1998
[2]  
国际电磁辐射安全委员会[ICEMS]贝内文托决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http://www.emfhealth.com . 2002
[3]  
卡塔尼亚决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http://www.emfhealth.com . 2002
[4]  
IEEE Standard for Safety Levels with Respect to Human Exposure to Electromagnetic Fields(0-3kHz). IEE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Electromagnetic Safety(SC). IEEE Inc . 2002
[5]  
从社会学观点看电磁辐射问题. 蒋国平. 电磁场及生物效应第5届中国国际会议论文集 . 2009
[6]  
生物启动报告:以生物学为基础的公众电磁场[极低频、射频]暴露标准基本原理. SCEMF. http://www.emfhealth.com . 2007
[7]  
IARC Monographs on the evaluation of carcinogenic risk to humans, Vol. 80, NON-Ionizing radiation, Part 1: Static and extremely low-frequency (ELF)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s. IARC. IARC Press . 2002
[8]  
高压线,核磁共振,电气化铁道等极低频电磁场的预防建议——极低频电磁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http://www.emfhealth.com . 2007
[9]  
建立有关电磁场风险的对话. 世界卫生组织[WHO]. 中国电力出版社 .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