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天然气富集成藏特征及勘探前景

被引:36
作者
谢增业
田世澄
单秀琴
杨威
李剑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关键词
鲕滩; 原油裂解气; 沥青; 晚期成藏;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川东北飞仙关组发现了迄今四川盆地最大的它源常压型鲕滩气田。根据天然气组分、储集层沥青以及成藏地质条件分析,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古油藏原油裂解,为富含H2S的干气,H2S的形成与硫酸盐岩热化学还原作用有关。天然气的运移富集受古隆起背景的控制,分布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区域性膏盐岩盖层之下,气藏形成于受断裂控制的构造圈闭中,有岩性构造型和构造型两种成藏模式,控制鲕滩气藏规模的两大关键因素是有利沉积相带内经白云岩化、溶蚀次生改造后储集性能极大改善的鲕粒岩和与构造圈闭的有效匹配,属于印支晚期—燕山期聚油气、喜马拉雅期调整定型成藏的晚期成藏类型。岩性构造型气藏包括罗家寨、渡口河及铁山坡气藏等,主要经历了印支晚期—燕山早中期的鲕粒岩聚油气、液态烃类深埋裂解以及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的构造形成、流体局部调整、构造控气的成藏过程;构造型气藏包括金珠坪气藏,印支晚期—燕山早中期虽有油气运移,但受储集空间所限未形成大规模液态烃类的聚集,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的构造形成后由构造控气。鲕滩气藏鲕粒岩分布广,资源潜力大,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图4参19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科学安全勘探开发高硫化氢天然气田的建议
    戴金星
    胡见义
    贾承造
    方义生
    孙志道
    魏伶华
    袁进平
    杨威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2) : 1 - 4
  • [2] 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天然气的特殊来源及非烃组分的成因
    赵孟军
    [J]. 地质论评, 2002, (05) : 480 - 486
  • [3] 四川盆地东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飞仙关期礁、滩特征与海平面变化
    王兴志
    张帆
    马青
    杨满平
    王一刚
    文应初
    杨雨
    张静
    [J]. 沉积学报, 2002, (02) : 249 - 254
  • [4]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分布研究与勘探潜力分析
    冉隆辉
    陈更生
    张健
    杨雨
    [J]. 中国石油勘探, 2002, (01) : 46 - 55+6
  • [5] 原油裂解气在天然气勘探中的意义
    赵孟军
    张水昌
    廖志勤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4) : 47 - 49+56
  • [6] 塔里木发现和证实两种裂解气
    赵孟军
    曾凡刚
    秦胜飞
    卢双舫
    [J]. 天然气工业, 2001, (01) : 35 - 38+8
  • [7] 异常压力与油气分布
    杜栩,郑洪印,焦秀琼
    [J]. 地学前缘, 1995, (04) : 137 - 148
  • [8] 中国含硫化氢的天然气分布特征、分类及其成因探讨
    戴金星
    [J]. 沉积学报, 1985, (04) : 109 - 120
  • [9] 论成藏动力学系统[M]. 地震出版社 , 田世澄,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