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家兔脑出血急性期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被引:6
作者
罗松
廖方正
王秀英
机构
[1] 四川省人民医院
[2] 成都中医药大学
[3] 四川省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4] 博士导师
[5] 四川成都
关键词
针刺; 早期治疗; 急性脑出血; 超氧化物歧化酶; 实验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5.3 [针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脑出血机理。方法 :将 5 4只兔随机分为 2组 ,分别为 18只和 36只。前为空白组 (组 1) ,进食普通饲料 ;后者进食高脂饲料 3周后 ,采用脑内注血法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兔脑出血模型 ,随机分为模型组 (组 2 )和针刺组 (组 3)。针刺组选“人中”、“风府”、“曲泽”、“内关”、“三阴交”、“血海”、“太溪”穴并于造模前 2天开始。造模后 2 4h、3天、7天分三批处死动物 ,迅速断头取脑组织 ,观察针刺对急性脑出血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影响。结果 :①三个时段中 ,模型组和针刺组SOD较空白组均显著降低 (P <0 .0 1) ,并以模型组降低最为明显 ;②脑出血后 2 4h、72h针刺组SOD均明显高于模型组 (P <0 .0 1) ;③脑出血后 72h ,模型组SOD较 2 4h进一步降低 (P <0 .0 1) ;针刺组较 2 4h明显升高(P <0 .0 5 ) ;④脑出血后 1周 ,模型组SOD较 72h有所升高 ,但仍显著低于针刺组 (P <0 .0 1) ;针刺组SOD明显高于 2 4h值 (P <0 .0 5 )。结论 :在脑出血急性期 ,针刺可显著增强脑SOD活性 ,有稳定地增强脑出血兔抗自由基酶活性的脑保护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56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脑溢安颗粒剂主要药效学研究 [J].
胡随瑜 ;
金益强 ;
王勇华 ;
刘世坤 ;
刘爱平 ;
殷全荣 ;
张翔 ;
鄢东红 .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1997, (03) :23-25+64-65
[2]   脑损伤和脑水肿的氧自由基作用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治疗作用 [J].
于新 .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1994, (03) :128-131
[3]   广西壮族自治区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 [J].
谢德成 ;
向月应 ;
袁锦武 ;
陈儒念 ;
王兰清 ;
彭传敏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94, (03) :143-144+191
[4]   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 [J].
李世绰 ;
程学铭 ;
王忠诚 .
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82, (01) :50-55
[5]  
脑水肿的诊断与治疗.[M].彭家仪;马志忠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
[6]  
血液流变学基础与临床.[M].范家骏;赵国欣主编;.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7]  
病理生理学.[M].王迪浔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