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黄梢(黄龙)病的进一步研究

被引:11
作者
林孔湘
机构
[1] 华南农学院
关键词
柑桔类; 病状; 蕉柑; 砧木; 甜橙; 芽条; 林孔湘; 桶柑; 台木; 嫁接材料; 黄梢病; 病树; 传病昆虫;
D O I
10.13802/j.cnki.zwbhxb.1963.03.004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柑桔黄梢(黄龙)病的研究几年来的进展不快,但仍取得了如下一些成果。柑桔树受侵染后,一般在夏、秋梢老熟期开始发病,但最近发现,亦可在春梢老熟后开始表现病状,其特征为新叶老熟后转为灰绿色。冬季发病的初期病状有时表现为老熟后的新叶中肋黄化。病树叶的澄清汁液与 KOH 或与 NaOH 混和,每有转变为橙缸色的反应,但不一致。曾经被认为可能是黄梢病原的真菌“Deuterophoma sp”已被证明与本病的发生无关。初步试验结果表示柑桔褐蚜可能是一种传染媒介。种子带病的可能性不能排除,有待进一步探讨。病树的根残留土中显然不起传病作用。黄梢病毒在病株体内似以相等的速度同时向上下运转。用13种柑桔类作为砧木,对蕉柑的抗病性皆不起显著的增强作用。不同树龄的植株表现显然不同的抗病性。苗木和老年树比较抗病,幼年树则容易发病。环境因素对植株的发病不起决定性的影响,因而采取栽培措施不能抑制发病,更不能收到治疗效果。挖除病株和喷药除虫则可在一定程度上起抑制蔓延的作用。初步试验表示,用热水或湿热空气处理病树芽条可以消除带病。
引用
收藏
页码:243 / 251
页数: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