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情行为疗法对卒中后抑郁的心理干预研究

被引:7
作者
何俊利 [1 ,2 ]
屈云 [3 ]
杜晓霞 [1 ,2 ]
孙蓉 [1 ,2 ]
刘鸣 [1 ]
宋鲁平 [1 ,2 ]
张通 [1 ,2 ]
机构
[1] 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
[2]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科
[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理情行为疗法; 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应用理情行为疗法(REBT)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观察其对患者情绪、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8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新型抗抑郁药盐酸氟西汀,每天20 mg;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EBT,每次20 min,每周3次。疗程均为8周。分别在治疗前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的抑郁障碍、认知功能和ADL3个方面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MMSE和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MSE、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BI变化与睡眠障碍因子分变化正相关(P<0.05),观察组BI变化与睡眠障碍因子分变化和躯体化因子分变化均呈正相关(P<0.05)。两组抑郁改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疗效有优于对照组的趋势。结论 REBT结合抗抑郁药较单用该药能更好地改善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症状、认知功能和ADL,且REBT改善情绪障碍中躯体化症状和睡眠障碍可能与ADL的提高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376 / 37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