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及其近缘野生种的原生质体融合和种间体细胞杂种植株再生

被引:12
作者
刘庆昌,王家旭,李惟基,周海鹰
机构
[1] 北京农业大学
关键词
甘薯,I.triloba,原生质体融合,种间体细胞杂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31.035.3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用PEG融合法融合甘薯品种高系14号(6x)及其近缘野生种Ipomoeatriloba(2x)的原生质体,融合率达28%。将融合原生质体培养在含有0.05mg·L-12,4-D和0.5mg·L-1激动素(KT)的改良MS培养基中,4~5d后,再生细胞发生首次细胞分裂。培养12周后,将直径约2.0mm的小愈伤组织转移到添加0.05mg·L-12,4-D的MS培养基上培养4周,愈伤组织迅速增殖。将其中的37个愈伤组织转移到添加0.2mg·L-1IAA和1.0mg·L-1BAP的MS培养基上,2个愈伤组织再生植株。将未再生植株的35个愈伤组织培养在MS基本培养基上,17个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由其中仅存的7个愈伤组织所获得的再生植株的染色体数为44~50,在形态学上相似于I.triloba,但又有一定变异,表明为体细胞杂种植株。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甘薯及其近缘野生种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 [J].
刘庆昌 .
中国农学通报, 1994, (01) :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