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魅·立人·改制——中国早期启蒙思潮的三大思想主题

被引:3
作者
许苏民
机构
[1] 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
关键词
伦理异化; 神圣化; 物化; 祛魅; 立人; 改制;
D O I
10.16240/j.cnki.1002-3976.2007.02.026
中图分类号
D092 [中国政治思想史];
学科分类号
060305 ;
摘要
与西方中世纪的宗教异化相区别,中国皇权官僚专制社会的异化是伦理异化,具有神圣化与物化的双重属性,这使启蒙在中国具有异乎寻常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中国的启蒙者既要致力于神圣化之祛魅,又要致力于物化之祛魅。通过祛魅而实现立人的使命,即不仅需要一般地肯定人的自然权利,而且更需要关注士阶层的人们能否摆脱物化束缚而真正成为代表社会良知的豪杰之士。鉴于社会制度对人的思想意识的支配作用,启蒙的使命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制度变革,因而产生了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探讨。祛魅、立人、改制的依次推演,体现着中国早期启蒙思潮演进的历史与逻辑的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3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晚明思想史论.[M].嵇文甫著;.东方出版社.1996,
[2]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德]康德 著;何兆武 译.商务印书馆.1990,
[3]  
潜书注.[M].唐甄撰;《潜书》注释组 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4]  
顾亭林诗文集.[M].(清)顾炎武著;.中华书局.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