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气孔臭氧通量拟合及通量与产量关系的比较分析

被引:10
作者
佟磊 [1 ]
王效科 [1 ]
苏德毕力格 [2 ]
王琼 [2 ]
耿春梅 [3 ]
王玮 [3 ]
宋文质 [1 ]
逯非 [1 ]
刘红杰 [3 ]
殷宝辉 [3 ]
隋立华 [4 ]
冯宗炜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
[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化学与气溶胶研究室
[4]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土壤环境研究室
关键词
水稻; 开顶箱; Jarvis模型; 气孔导度; O3吸收通量;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利用田间原位开顶式熏气装置(Open-Top Chambers,OTCs),研究了5种不同浓度臭氧(O3)处理下(自然大气处理,AA;箱内大气处理,NF;箱内低浓度O3处理,NF+30nL·L-1;箱内中等浓度O3处理,NF+60nL·L-1;箱内高浓度O3处理,NF+90nL·L-1)我国珠三角地区水稻产量损失与累积气孔O3通量(AFstX)和累积O3浓度(AOT40和SUM06)的关系,同时利用边界线拟合法,分析了不同环境因子作用下水稻剑叶气孔导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水稻气孔运动的光饱和点和最适温度分别约为500μmol·m-2·s-1和33.1℃,水汽压差、物候期和O3暴露剂量的气孔限制临界值分别约为1.3kPa、500℃·d和5μL·L-1·h,高于此临界值时,气孔导度会明显下降。利用Jarvis气孔导度模型对水稻剑叶气孔导度和气孔O3吸收通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Jarvis模型解释了水稻实测气孔导度61%的变异性。O3吸收速率临界值(X)为2nmol·m-2·s-1时,累积气孔O3吸收量(AFst2)与水稻产量的相关性最高(R2=0.63),明显高于O3浓度指标(AOT40和SUM06)与水稻产量的相关性(R2值分别为0.49和0.51),表明基于气孔通量的O3风险评价指标能更好地反映水稻产量的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930 / 193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基于气孔导度和臭氧吸收模型的冬小麦干物质累积损失评估 [J].
吴荣军 ;
郑有飞 ;
赵泽 ;
胡程达 ;
王连喜 .
生态学报, 2010, 30 (11) :2799-2808
[2]   杂交水稻品种功能叶对穗重的影响研究 [J].
黄卫群 ;
何沛 ;
魏芳勤 ;
席志军 .
中国稻米, 2010, 16 (03) :19-20
[3]   臭氧胁迫对水稻光合作用与产量的影响 [J].
郑飞翔 ;
王效科 ;
张巍巍 ;
段晓男 ;
侯培强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 (11) :2217-2223
[4]   臭氧浓度升高对银杏光合作用的影响 [J].
张巍巍 ;
赵天宏 ;
王美玉 ;
何兴元 ;
付士磊 .
生态学杂志, 2007, (05) :645-649
[5]   用旋转布气法开顶式气室研究臭氧对水稻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 [J].
郑启伟 ;
王效科 ;
冯兆忠 ;
宋文质 ;
冯宗炜 ;
欧阳志云 .
环境科学, 2007, (01) :170-175
[6]   臭氧对原位条件下冬小麦叶片光合色素、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J].
郑启伟 ;
王效科 ;
冯兆忠 ;
宋文质 ;
冯宗炜 .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11) :102-106
[7]   生长期剪去上部三片功能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 [J].
周玉萍 ;
杨从党 ;
袁平荣 ;
周能 ;
张朝钟 ;
陆顺生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02, (06) :762-764
[8]   杂交稻汕优63剑叶光合特性的研究 [J].
王仁雷 ;
华春 .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4) :111-115
[9]   中国城市光化学烟雾污染研究 [J].
张远航 ;
邵可声 ;
唐孝炎 ;
李金龙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Z1) :260-268
[10]   水稻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Rubisco活力的日变化 [J].
蒋德安,徐银发 .
植物生理学报, 1996, (01) :9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