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体系与君宪信念的持久性:以康有为为例

被引:8
作者
章永乐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维也纳体系; 君主立宪制; 三世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国际体系是塑造国内宪制的重要力量。在近代中国宪制发展道路争衡中,诉诸国际体系的主流是一种常见的论战策略。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所奠定的维也纳体系,确立了君主制国家的优越地位,并影响到了中国晚清立宪派的宪制思想。作为立宪派的理论领军人物之一,康有为所认识到的维也纳体系是一个君主制国家主导的国际体系,而他所推崇的维也纳体系的潜在"终结者"德国,同样也是一个君主制国家,康有为的国际体系经验对其理论建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支持其在辛亥革命之后继续主张君主立宪的优越性。这一从国际体系主流寻找支持的思维方式颇具典型性,但也存在深刻的局限,当为今人所戒。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78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社会权力的来源.[M].迈克尔·曼.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2]  
宪法学说.[M].施米特.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3]  
旧邦新造.[M].章永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978-7-301-27428-6
[4]  
世界秩序与文明等级.[M].刘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5]  
现代世界体系.[M].(美) 沃勒斯坦 (Wallerstein;I.) ;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6]  
从甲午到戊戌.[M].茅海建;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7]  
利维坦的诞生.[M].(美) 埃特曼 (Ertman;T.) ;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8]  
国家与社会革命.[M].(美)斯考切波(Skocpol; T.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9]  
强制、资本和欧洲国家.[M].(美) 蒂利 (Tilly;C.) ;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0]  
康有为全集.[M].康有为;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