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针刺手法对脾虚模型兔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16
作者
何慕伦
杨文辉
庄礼兴
司徒铃
陈芝喜
贾可亮
李志强
陈津岩
机构
[1] 广州中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2] 广州中医学院针灸系
[3] 广州中医学院核医学研究室
关键词
脾虚/针灸疗法; 胃动素/血液; @胃泌素/血液; 足三里穴; 疾病模型,动物;
D O I
10.13359/j.cnki.gzxbtcm.1991.01.010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探讨不同针法对兔血清胃动素及胃泌素含量的作用,实验用补法和泻法针刺健康兔及利血平化类脾虚模型兔一侧“足三里”穴。利用放射免疫法观察其针刺前后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对照组和脾虚组的血清胃动素的含量,无论用补法或泻法,针刺前后的自身比较以及针前组间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05、P<0.025)。对照组和脾虚组的血清胃泌素只有针前针后的自身比较才有差别(P<0.05或P<0.01)。两种针刺手法之间的比较,上述两个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补法和泻法均能提高健康兔及利血平化类脾虚模型兔的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的含量。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3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利用利血平制造以肠功能紊乱为主的脾虚模型(简报) [J].
李织 ;
冯涛 ;
刘承德 .
中医药信息, 1985, (01) :33-34
[2]   血清中胃泌素水平与脾虚证的关系 [J].
金敬善 ;
王广才 ;
张绳祖 ;
李伍善 ;
何俊仁 ;
王丽华 ;
危北海 .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2, (01) :25-2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