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河流入海径流量、输沙量及对沿岸的影响

被引:84
作者
程天文
赵楚年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入海径流量; 泥沙量; 输沙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估算了我国主要河流多年平均入海径流量与泥沙量,每年入海径流量为14900亿立方米,输沙量为17.2亿吨,分析了入海径流量与泥沙量的多年及年内变化,丰、枯水(多沙、少沙)年交替出现,并有3—6年连续丰水(多沙)、枯水(少沙)期。近十年来,长江以北的主要河流,入海径流量、泥沙量均减少;长江及其以南的主要河流,除长江及闽江入海径流量略有减少外,其余入海径流量及泥沙量均增加。 入海径流对沿岸的冲淡作用,在长江口扩及离岸80—100公里,径流的冲淡作用使北方河口区冬季冰情加重,因人类活动影响,黄河近十年4—6月入海水量仅及要求满足水量的43%,严重危及河口区的渔业生产,入海泥沙加速了陆架的沉积,近百年来,黄河每年入海泥沙约有2/3、长江约有1/3—1/2沉积在三角洲前缘。
引用
收藏
页码:460 / 47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我国沿岸入海河川径流量与输沙量的估算 [J].
程天文 ;
赵楚年 .
地理学报, 1984, (04) :418-427
[2]   东海海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硅酸盐和磷酸盐的分布附视频 [J].
沈志良 ;
刁焕祥 ;
朱校斌 .
海洋与湖沼, 1984, (03) :214-221
[3]   长江冲淡水转向研究附视频 [J].
崔茂常 .
海洋与湖沼, 1984, (03) :222-229
[4]   长江口演变基本特点及开发问题的探讨 [J].
黄宣伟 .
人民长江, 1984, (03) :32-39
[5]   对黄河下游各用水部门需水要求的几点看法 [J].
杨宝臻 ;
陈松寿 .
人民黄河, 1983, (01) :64-67
[6]   利用卫星象片分析长江入海悬浮泥沙扩散问题 [J].
恽才兴 ;
蔡孟裔 ;
王宝全 .
海洋与湖沼, 1981, (05) :391-401+479
[7]   黄海沉积特征的综合研究 [J].
吴世迎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1, (03) :460-471
[8]   长江冲淡水及其混合问题的初步探讨 [J].
毛汉礼 ;
甘子钧 ;
蓝淑芳 .
海洋与湖沼, 1963, (03) :183-206
[9]   渤海湾海底沉积作用的初步探讨 [J].
秦蕴珊 ;
廖先贵 .
海洋与湖沼, 1962, (Z2) :199-207
[10]   中国东海和黄海南部底质的初步研究 [J].
范时清 ;
秦蕴珊 .
海洋与湖沼, 1959, (02) :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