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氟喹诺酮类铜绿假单胞菌的gyrA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2
作者
谭艳
方治平
宋晓红
张海军
沈月华
机构
[1]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药理教研室
[2] 四川省公安厅法医检验科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氟喹诺酮类药物; gyrA基因;
D O I
10.13461/j.cnki.cja.003031
中图分类号
R96 [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602 ; 100706 ;
摘要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耐氟喹诺酮类药物铜绿假单胞菌 gyrA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测定临床分离的 5 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 ,从中筛选出 1株敏感菌和 8株耐药菌。以标准敏感菌株ATCC2 785 3作为质控菌株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 gyrA基因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 (QRDR) ,扩增产物片段长度为3 5 0bp。用限制性内切酶SacⅡ消化PCR产物 ,同时对上述 10株菌的gyrA基因的喹诺酮决定区 (QRDR)进行PCR DNA直接测序分析。结果 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敏感菌株的 gyrA基因QRDR经限制性内切酶SacⅡ消化后出现 118bp、2 3 2bp两条片段 ,表明该酶切位点未发生突变 ,此结果经DNA序列分析证实。而耐药菌在酶切后均为一条片段 ,表明该酶切位点消失 ,经DNA序列分析发现 ,8株耐药株在 83位 (ACC→ATC)均有突变 ,该单位点突变引起氨基酸由Thr→Ile的改变 ;其中有 3株高度耐药菌同时发现在 87位 (GAC→GGC)有突变 ,该单位点突变引起氨基酸由Asp→Gly的改变 ,但没有发现 87位点突变单独存在。且双位点突变菌株的MIC值与单一位点突变的MIC值相比 ,有显著的升高 ,MIC增加 4~ 3 2倍。除此之外 ,有 6株耐药菌株在 13 2位有一静止突变 (CAC→CAT) ,该突变未引起氨基酸的改变。结论  gyrA基因突变是铜绿假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产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叶应妩;王毓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