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栽秧龄对两个杂交籼稻新品种穗后光合产物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1
作者
吴汉平 [1 ]
程渭树 [1 ]
洪晓富 [2 ]
闫川 [2 ]
机构
[1] 浙江省衢州市种子管理站
[2]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
关键词
杂交籼稻; 移栽秧龄; 光合产物; 产量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明确杂交籼稻新品种内5优8015和Y两优689的适宜移栽秧龄期,本试验进行了不同秧龄移栽处理,研究了不同移栽秧龄对两个杂交籼稻新品种在齐穗期和成熟期光合产物的积累、转运以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内5优8015移栽秧龄为6叶期、Y两优689移栽秧龄为5叶期时,籽粒产量最高,分别为644.7 kg/亩和658.2 kg/亩,此处理齐穗期和成熟期光合产物的积累量、齐穗至成熟期的转运量以及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此外,内5优8015品种6叶龄移栽、Y两优689品种5叶龄移栽时,叶面积指数适宜、叶片功能期和光合产物生产能力较强。因此,杂交籼稻新品种内5优8015和Y两优689的最适移栽秧龄分别为6叶期和5叶期,既可显著提高穗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分配,又可获得利于高产的群体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不同秧龄对杂交稻新两优香4产量的影响 [J].
王冉 ;
周桂香 ;
李勇 ;
何刘 ;
张从合 .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18) :9438-9439
[2]   秧龄、播量、密度和氮肥运筹对“新两优6号”产量的影响 [J].
段素梅 ;
杨安中 ;
陈周前 ;
张金虎 .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9, 23 (03) :14-17
[3]   秧龄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J].
吴一梅 ;
张洪程 .
中国稻米, 2009, (01) :36-38+48
[4]   大苗抛栽秧龄对杂交中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J].
段素梅 ;
陈周前 ;
杨安中 ;
李泽福 ;
张莉 .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02) :150-154
[5]   不同播种密度和秧龄对杂交中籼稻新两优6号群体数量及产量的影响 [J].
高军 ;
黄义德 ;
陈金节 ;
王合勤 ;
李胜群 ;
陈景道 .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09) :231-236
[6]   不同抛栽叶龄对免耕抛秧稻的影响 [J].
许立明 ;
徐世宏 ;
李如平 ;
杨为芳 ;
吉发前 ;
黎庆彬 ;
欧有量 .
杂交水稻, 2006, (S1) :50-53
[7]   安徽省江淮丘陵地区单季中稻旱灾原因浅析及对策 [J].
黄义德 ;
武立权 ;
黄雅丽 .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12) :2223-2224
[8]   水稻超高产群体特征及其栽培技术 [J].
杨建昌 ;
陈忠辉 ;
杜永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4, (04) :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