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罗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正反杂交子代间的分子遗传学差异

被引:11
作者
李学军
李爱景
王阅文
高丽霞
机构
[1]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萨罗罗非鱼; 尼罗罗非鱼; F1杂交子代; 微卫星标记; 杂种优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17.4 [水产动物学]; Q953 [动物遗传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90501 ;
摘要
用耐盐能力强的萨罗罗非鱼和生长性能优的尼罗罗非鱼进行人工正反杂交,对两者正反交F1代微卫星分子遗传学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两亲本及其正反杂交子代间都有特异的微卫星分子标记。(2)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标大都是尼萨罗非鱼>尼罗罗非鱼>萨尼罗非鱼>萨罗罗非鱼。(3)群体内平均遗传相似指数为:萨罗罗非鱼>萨尼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尼萨罗非鱼。(4)萨罗罗非鱼对杂交子代的影响要远大于尼罗罗非鱼;正交子代尼萨罗非鱼可能在生产上更有利用价值和具有更高的选育潜力。
引用
收藏
页码:777 / 78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不同盐度下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幼鱼生长、成活率及肥满系数的差异 [J].
李学军 ;
李思发 ;
么宗利 ;
筴金华 ;
张艳红 .
中国水产科学, 2005, (03) :245-251
[2]   奥利亚罗非鱼(♀)、鳜(♂)及其子代间遗传关系的研究 [J].
杨弘 ;
夏德全 ;
刘蕾 ;
吴婷婷 .
水产学报, 2004, (05) :594-598
[3]   分子数据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综述) [J].
王成树 ;
李增智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1) :90-94
[4]   微卫星标记OarAE101和BM1329在五个绵羊品种中的初步研究 [J].
储明星 ;
程金华 ;
过纬 .
遗传学报, 2001, (06) :510-517
[5]   用RAPD分析对罗非鱼遗传变异的研究及其对杂种优势的应用 [J].
夏德全 ;
曹萤 ;
吴婷婷 ;
王涛 .
水产学报, 1999, (01) :27-32
[6]   鲤鱼体色体型遗传的研究 [J].
张建森 ;
潘光碧 .
水产学报, 1983, (04) :301-312
[7]  
统计遗传学.[M].顾万春著;.科学出版社.2004,
[8]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M].(美)J.萨姆布鲁克(JosephSambrook);(美)D.W.拉塞尔(DavidW.Russell)著;黄培堂等译;.科学出版社.2002,
[9]  
家鱼的生物学和人工繁殖.[M].钟麟等著;.科学出版社.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