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小麦理想株型研究进展

被引:26
作者
李朴芳 [1 ]
程正国 [1 ]
赵鸿 [1 ]
张小丰 [1 ]
李冀南 [1 ]
王绍明 [2 ]
熊友才 [1 ,2 ]
机构
[1] 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不详
关键词
旱地小麦; 理想株型; 演变; 研究进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理想株型选择是旱地小麦节水栽培和高产育种的重要前提。围绕群体条件下旱地小麦产量形成、节水效率和干旱适应性等关键指标,从根型、茎型、叶型和穗型4个方面总结了旱地小麦株型演变规律和调控机理。旱地小麦从野生近缘种二倍体和四倍体向现代六倍体进化的漫长演变过程中,株型经历了从"高根冠比、低收获指数、高冠幅/株高比、小穗和种子扁长"等"杂草"型向"低根冠比、高收获指数和高粒叶比及小冠幅/株高、大穗多粒"的"作物"型的演变。从株型各组件演变规律看,根型以根系大小适中、根条数较多、根系生理活性较高为主;茎型以各茎节长度比例趋近"黄金分割"演变,株高控制在80-100 cm左右的适中高度;叶型以叶片直立、旗叶长宽比例适中为主,倒二叶长维持在20 cm左右;穗型以直立、大穗和小穗数多为主;单株分蘖数趋于减少,株型结构趋于紧凑。上述组件特征将促使旱地小麦向弱竞争能力的方向发展。总之,旱地小麦经历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双重压力,其株型结构有利于群体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从而获得较高的种群适合度。
引用
收藏
页码:2631 / 264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 [1] 春小麦竞争能力与产量的关系
    董珑丽
    魏茶花
    马晓娟
    张荣
    [J]. 生态学报, 2007, (10) : 4203 - 4208
  • [2] 二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黄明丽
    邓西平
    周生路
    赵玉宗
    [J]. 生态学报, 2007, (03) : 1113 - 1121
  • [3] 小麦超高产基因型的株型结构问题
    傅兆麟
    [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1) : 17 - 22
  • [4] 不同小麦进化材料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和产量
    刘建辉
    孙建云
    戴廷波
    姜东
    荆奇
    曹卫星
    [J].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01) : 138 - 144
  • [5] 植物同化物分配及其模型研究综述
    刘颖慧
    贾海坤
    高琼
    [J]. 生态学报, 2006, (06) : 1981 - 1992
  • [6] 旱地春小麦株型指标与产量形成关系研究
    杨文雄
    [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 (01) : 43 - 46
  • [7] 穗重型小麦的源库特征研究
    庞红喜
    何蓓如
    不详
    [J]. 麦类作物学报 , 2005, (03) : 135 - 137
  • [8] 节水高产小麦理想全株型探讨
    吴永成
    周顺利
    张永平
    王志敏
    [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5, (02) : 126 - 129
  • [9] 麦类作物穗器官的光合性能研究进展
    王志敏
    张英华
    张永平
    吴永成
    不详
    [J]. 麦类作物学报 , 2004, (04) : 136 - 139
  • [10] 小麦稳叶控株增穗高产新途径的理论与实践
    慕美财
    韩守良
    张曰秋
    于岩
    单玉珊
    魏春叶
    [J]. 吉林农业科学, 2004, (03) : 11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