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生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质粒AmpC型β-内酰胺酶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33
作者
宁永忠 [1 ]
王辉 [2 ]
孙宏莉 [2 ]
朱任媛 [2 ]
刘振英 [1 ]
张捷 [1 ]
机构
[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检验科
[2]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
关键词
耐药; 分子流行病学;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AmpC型β-内酰胺酶; 克隆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78 [病原细菌]; R181.3 [流行病学各论];
学科分类号
100103 ; 100705 ; 100401 ;
摘要
目的研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分离的大肠埃希菌(E.coli)和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和质粒AmpC型β-内酰胺酶(p-AmpC)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03年6月至2004年7月无重复临床分离E.coli和Kon共293株,对其中产ESBL和/或p-AmpC的86株进行研究。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等电聚焦电泳测定β-内酰胺酶等电点;接合实验判断β-内酰胺酶基因位置和移动性;PER及其产物测序确定基因型;ERIC/ BOX-PER判断菌株克隆性(E.coli菌株分型同时结合种系进化群PCR结果)。结果PER产物测序结果显示:我院E.coli和Kpn中只产生ESBL、只产生p-AmpC、同时产生两种酶菌株的发生率分别是30.8%(60/195)、17.3%(17/98)、0.5%(1/195)和1.0%(1/98)、0.5%(1/195)、6.0%(6/98);E.coli中ESBI以CTX-M-14型酶为主(70.5%),Kpn中则以CTX-M-3(30.4%)、CTX-M-9(30.4%)、CTX-M-14 (21.7%)常见,p-AmpC均为DHA-1型;发现blaCTX-M-52(GenBank登录号DQ223685),该基因编码的β-内酰胺酶和CIX-M-3相比有两处点突变(A77V和P167S),导致对头孢他啶的水解活性比头孢噻肟高(临床株相应接合子MICCTX=16μg/ml,MICCAZ≥256μg/ml)。产酶株多数呈多重耐药,对美罗培南敏感。E.coli种系进化群D群以一个克隆株为主,而Kpn则以两个克隆株常见。结论我院存在分别或同时产生ESBL和p-AmpC酶的E.coli和kpn,相应常见酶型分别是CTX-M型和DHA型,菌株间呈一定程度的同源性。应对产生两类酶的菌株进行持续的表型监测和深入的机制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944 / 94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中国部分地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研究附视频 [J].
季淑娟 ;
顾怡明 ;
谭文涛 ;
王丹丹 ;
冯羡菊 ;
周志慧 ;
俞云松 ;
陈亚岗 ;
李兰娟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4, (09) :50-53
[2]   产质粒介导AmpC酶和ESBLs细菌的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型研究 [J].
张永标 ;
张扣兴 ;
唐英春 ;
陆坚 ;
宋玮 ;
朱家馨 ;
谈淑卿 .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04, (07) :77-82
[3]   济南地区革兰阴性杆菌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现状及药敏检测 [J].
李艳 ;
李玉 ;
左云 ;
王海英 .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3, (02) :90-93
[4]  
Improved repotitive-element PCR fingerprinting for resolving pathogenic and nonpathogenic phylogenetic groups within Escherichia coli. Johnson JR,O‘Bryan TT. Clinical and Diagnostic Laboratory Immunology . 2000
[5]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 microbio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 Fourteen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