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豫麦49-198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154
作者
刘万代
陈现勇
尹钧
杜沛鑫
机构
[1] 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冬小麦; 播期; 种植密度; 群体性状; 籽粒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给豫麦49-198大面积推广选择适宜栽培措施,设置播期和密度各3个水平,通过大田裂区试验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该品种群体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播期和密度变化可以调控群体性状,最高群体茎数随播期推迟和种植密度减小而下降,早播(10月5日)的最终成穗数较少;最大叶面积指数随播期推迟而下降,孕穗后早播的叶面积指数衰减较快;就花后干物质积累而言,播期间适播(10月12日)>晚播(10月19日)>早播(10月5日)。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对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并且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大于播期。3个播期中,适播的产量显著高于早播,但与晚播的差异不显著;密度间以中密度(195万/ha)产量最高,低密度(120万/ha)最低,两者差异达显著水平,但中密度与高密度(270万/ha)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根据本试验结果可以得出,豫麦49-198维持最大叶面积指数9.5和干物质积累量21 000 kg/ha左右时,籽粒产量可以突破9 000 kg/ha,相对应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为10月中旬和195万270万/ha。
引用
收藏
页码:464 / 46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播种期和密度对冬小麦品种河农822产量形成的影响
    胡焕焕
    刘丽平
    李瑞奇
    李慧玲
    李雁鸣
    [J]. 麦类作物学报, 2008, (03) : 490 - 495+501
  • [2] 不同播期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谢家琪
    李金才
    魏凤珍
    [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13) : 5349 - 5350+5440
  • [3] 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运转及产量的影响
    郭天财
    查菲娜
    马冬云
    宋晓
    岳艳军
    [J]. 华北农学报, 2007, (06) : 152 - 156
  • [4]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播期、播量研究
    李兰真
    汤景华
    汤新海
    杨艳敏
    杨密
    [J]. 河南农业科学, 2007, (11) : 38 - 41
  • [5] 不同播期对冬小麦碳氮运转和产量的影响
    屈会娟
    李金才
    魏凤珍
    沈学善
    王成雨
    郅胜军
    [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14) : 4161 - 4162
  • [6] 氮肥用量对中筋小麦扬麦11号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
    黄严帅
    张洪程
    许轲
    李炳生
    钱建
    [J].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10) : 238 - 241
  • [7] 种植密度对中、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刘萍
    郭文善
    徐月明
    封超年
    朱新开
    彭永欣
    [J]. 麦类作物学报, 2006, (05) : 117 - 121
  • [8] 不同播期播量对不同类型超级小麦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李素真
    周爱莲
    王霖
    王秋云
    孙雷鸣
    赵凯
    [J]. 山东农业科学, 2005, (05) : 18 - 21
  • [9] 高粒叶比小麦群体生理基础研究进展
    李朝霞
    赵世杰
    孟庆伟
    邹琦
    [J]. 麦类作物学报, 2002, (04) : 79 - 83
  • [10] 高肥条件下密度对济南17号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王长年
    吴朵业
    夏新宇
    林令通
    韩守利
    [J]. 江苏农业科学, 2002, (01) : 18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