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理想株形育种的基础研究及其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比较

被引:4
作者
杨守仁
张龙步
徐正进
陈温福
王进民
董克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沈阳,沈阳,沈阳,沈阳,沈阳,沈阳
关键词
育种; 理想株形; 籼粳稻杂交;
D O I
10.16819/j.1001-7216.1993.03.01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概述了30余年来在水稻理想株形育种的理论和方法方面进行的探索,取得了(1)水稻株形育种应分三个阶段,它由矮化育种发展而来,它的发展方向是水稻理想株形与优势利用相结合。(2)在杂交后代的选择上提出了耐肥抗倒、生长量大和谷草比大三项选择标准。耐肥抗倒是保证条件,生长量与谷草比的乘积是稻谷产量。耐肥抗倒性与秆高有极其密切的数学关系。受光叶面积及其上的光强度与叶片直立性也有极其密切的数学关系。(3)提出了可以比叶重及叶绿素含量作为叶片质量的选择标准,在田间可凭叶厚及叶色初选。(4)比较研究了典型的籼稻及粳稻以及由籼粳稻杂交育成的偏籼及偏粳品种的气孔密度,得到了籼稻>偏籼>偏粳>粳稻的顺序,这不仅进一步阐明了籼粳稻杂交育种的科学性,也指明了通过其后代来搞水稻理想株形的优越性。(5)提出了今后高产更高产要适当降低现在高产水稻的每亩穗数水平的同时争得平均每穗粒重的大幅度提高以及(6)分蘖力不能太差等成果。与国内外同类研究进行了比较。各地株形好的水稻品种的高产表现也验证了上述结论。
引用
收藏
页码:187 / 192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