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灸量温和灸对高脂血症大鼠穴位局部温度影响的实验观察

被引:19
作者
林静
王耀帅
王士超
王玲玲
徐斌
机构
[1] 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结合实验室
关键词
温和灸; 灸量; 神阙; 足三里; 温度-时间曲线;
D O I
10.13193/j.archtcm.2011.02.35.linj.014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灸量温和灸施灸前后温度变化特性,从温度角度探讨不同灸量影响灸效的意义。方法:用温度记录仪测量常用的3种灸量(5、10、15min)温和灸,对高脂血症大鼠施灸前、施灸过程中以及施灸后两个穴位(神阙、足三里)局部温度变化数值曲线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从穴位上看:局部温度基础值神阙>足三里,局部温度波动幅度神阙<足三里。不同灸量温和灸,神阙和足三里穴位表面温度上升后所能达到的最大值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温和灸施灸结束后,神阙穴位局部温度不同灸量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足三里穴位局部温度不同灸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灸量刺激是影响穴位局部温度的重要因素,同时不同穴位间温和灸的温度效应体现出一定的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257 / 25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灸法疗效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 [J].
杨莉 ;
李亮 ;
杨金生 ;
朱兵 .
世界中医药, 2009, 4 (04) :217-219
[2]   浅淡温和灸的灸量 [J].
蒋国庆 .
上海针灸杂志, 2005, (11) :37-37
[3]   体表不同温度区下深部温度的测定 [J].
张栋 ;
王淑友 ;
王援朝 ;
付卫星 ;
马惠敏 .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1, (04) :288-291
[4]  
多通道温度检测仪的研制及其在经络研究中的应用.[D].崔仁发.武汉大学.2004, 05
[5]  
温和灸热传递数学物理模型的分析与建立.[D].夏永莉.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