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财产保全制度的结构矛盾与消解途径

被引:18
作者
刘哲玮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财产保全; 程序正义; 缓冲机制; 结构性矛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1 [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财产保全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但在司法实践中却体现出制度化(非程序化)、执行化(非诉讼化)、法院化(非当事人化)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我国财产保全制度中内在的结构性矛盾。在我国,结构性矛盾有二:一为原告的实体权利与被告的正当程序权之间的冲突;二为制度本身对快速及时的价值取向与法官追求正确行为之间的矛盾。比较研究发现,为了化解结构性矛盾,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国家的普遍策略是让保全回归诉讼程序,用程序正义补足保全裁定的正当性。而从诉讼技术角度出发,通过建构担保、临时限制措施等缓冲机制更能较好地实现缓冲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通过法律实现程序正义——萨默斯“程序价值”理论评析.[J].陈瑞华;.北大法律评论.1998, 01
[2]  
金融危机背景下诉讼保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N].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报.2009,
[3]  
德国民事诉讼法基础教程.[M].(德)汉斯-约阿希姆·穆泽拉克(Hans-JoachimMusielak)[著];周翠翻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4]  
民事保全程序研究.[M].李仕春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5]  
程序、正义与现代化.[M].宋冰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6]  
民事举证责任研究.[M].李浩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