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储集层成岩作用及孔隙度演化定量模型——以东濮凹陷文东油田沙三段储集层为例

被引:47
作者
王瑞飞 [1 ]
沈平平 [2 ]
赵良金 [3 ]
机构
[1]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深层储集层; 东濮凹陷; 文东油田; 孔隙度演化模型; 次生孔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资料,分析东濮凹陷文东油田沙三段深层储集层砂岩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储集层砂岩目前处于晚成岩阶段,储集层发育原生粒间孔隙和长石、岩屑、胶结物等不稳定组分的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储集层物性分布受碳酸盐等的胶结、溶蚀及异常高压带分布的控制。孔隙度参数演化分析表明,储集层初始孔隙度为36.75%,压实过程孔隙度损失率为40.49%,胶结-交代过程孔隙度损失率为37.25%,后期溶蚀、溶解过程孔隙度增加率为17.88%。储集空间中原生孔隙占总孔隙的55.03%,次生孔隙占总孔隙的44.97%。孔隙度计算过程中误差率为0.96%,影响误差的主要因素为颗粒分选系数。
引用
收藏
页码:552 / 55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沉积、成岩、构造一体化孔隙度预测模型 [J].
张荣虎 ;
姚根顺 ;
寿建峰 ;
张惠良 ;
田继强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2) :145-151
[2]   酒东坳陷营尔凹陷下白垩统储层孔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吕成福 ;
陈国俊 ;
杜贵超 ;
陈吉 ;
韩小松 ;
魏浩元 .
沉积学报, 2010, 28 (03) :556-562
[3]   东濮凹陷裂缝性砂岩油气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J].
赵良金 ;
杨广林 ;
王瑞飞 ;
黄新文 ;
李新军 ;
安红梅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2) :196-202
[4]   东濮凹陷深层异常高压对储集层演化的影响 [J].
慕小水 ;
何锋 ;
顾勤 ;
吴莉芝 ;
魏分粮 .
新疆石油地质, 2009, 30 (06) :667-669
[5]   恩平凹陷珠海组储层的孔隙度演化模型 [J].
李明刚 ;
禚喜准 ;
陈刚 ;
徐田武 .
石油学报, 2009, 30 (06) :862-868
[6]   济阳坳陷二叠系储集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J].
张关龙 ;
陈世悦 ;
王海方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05) :575-582
[7]   渤海湾盆地深部有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 [J].
蒋凌志 ;
牛嘉玉 ;
张庆昌 ;
徐国民 ;
孟元林 ;
肖丽华 .
地质论评, 2009, 55 (01) :73-78
[8]   储层沉积-成岩过程中孔隙度参数演化的定量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沿25区块、庄40区块为例 [J].
王瑞飞 ;
陈明强 .
地质学报, 2007, (10) :1432-1438+1451
[9]   东濮凹陷热演化史研究 [J].
刘丽 ;
任战利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4) :419-423+444
[10]   济阳坳陷古近系储层孔隙类型与次生孔隙成因 [J].
朱筱敏 ;
王英国 ;
钟大康 ;
张琴 ;
张枝换 ;
张善文 ;
吕希学 .
地质学报, 2007, (02) :197-204+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