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夏末秋初不同天气形势对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被引:84
作者
王莉莉 [1 ]
王跃思 [1 ]
王迎红 [1 ]
孙扬 [1 ]
吉东生 [1 ]
任玉芬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天气形势; NOx; O3; PM2.5/10; 北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1 [气相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2007~2008年地面、850hPa和500hPa天气图,结合主要气象要素将夏末秋初(8月和9月)影响北京地区的主要天气系统分为高污染的积累天气型(包括槽前无降水、槽后脊前、脊、副高4种基本型)和清洁的清除天气型(包括槽或槽前有降水、槽后有降水或偏北风2种基本型).北京地区4站2007年在积累天气型控制时NOx、O3(日小时均值最大值)、PM2.5和PM10浓度分别为38.1×10-9(体积分数),115.2×10-9(体积分数),90.6μg/m3,212.5μg/m3,清除天气型控制时4种污染物浓度分别为36.3×10-9(体积分数),68.9×10-9(体积分数),39.3μg/m3,125.4μg/m3;2008年施行北京奥运空气质量保障措施期间,上述4种污染物在积累天气型控制时分别为19.3×10-9(体积分数),87.1×10-9(体积分数),66.3μg/m3,99.6μg/m3,清除天气型控制时分别为19.0×10-9(体积分数),62.5×10-9(体积分数),41.0μg/m3,65.2μg/m3;尽管施行了源减排措施,积累天气型控制时北京地区污染物浓度仍相对较高,因此需关注此天气形势下污染物的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924 / 93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夏秋季节天气系统对边界层内大气中PM浓度分布和演变过程的影响 [J].
任阵海 ;
苏福庆 ;
陈朝晖 ;
洪钟祥 ;
程水源 ;
高庆先 ;
冯丽华 .
大气科学 , 2008, (04) :741-751
[2]   北京PM持续污染及与常规气象要素的关系 [J].
隋珂珂 ;
王自发 ;
杨军 ;
谢付莹 ;
赵越 .
环境科学研究, 2007, (06) :77-82
[3]   北京夏季典型环境污染过程个例分析 [J].
范清 ;
程水源 ;
苏福庆 ;
刘震 ;
陈朝晖 ;
高庆先 ;
任阵海 .
环境科学研究, 2007, (05) :12-19
[4]   北京夏季高温高湿和降水过程对大气颗粒物谱分布的影响 [J].
胡敏 ;
刘尚 ;
吴志军 ;
张静 ;
赵云良 ;
Birgit Wehner ;
Alfred Wiedensohler .
环境科学, 2006, (11) :2293-2298
[5]   北京边界层外来污染物输送通道 [J].
苏福庆 ;
高庆先 ;
张志刚 ;
任阵海 ;
杨新兴 .
环境科学研究, 2004, (01) :26-29+40
[6]   影响北京大气污染物变化的地面天气形势分析 [J].
孟燕军 ;
程丛兰 .
气象, 2002, (04) :42-47
[7]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 气象出版社 , 朱乾根等编著, 1992
[8]  
Modelling the regional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air quality[J] . Filippo Giorgi,Frédérick Meleux.Comptes rendus - Géoscience . 2007 (11)
[9]  
Manual synoptic climate classification for the East Coast of New England (USA) with an application to PM2.5concentration[J] . Climate Research . 2005 (2)
[10]  
Relationships between Synoptic Climatology and Atmospheric Pollution at 4 US Cities[J] . J. S. Greene,L. S. Kalkstein,H. Ye,K. Smoyer.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 1999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