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的空间差异性分析

被引:17
作者
席皛 [1 ,2 ]
袁国华 [1 ,2 ]
机构
[1]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2] 国土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资源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 Moran指数; 空间差异;
D O 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7.01.004
中图分类号
F124.5 [资源开发与利用]; X821 [区域环境质量评价];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083305 ;
摘要
基于2008—2013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资源环境指标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国资源环境承载力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特征研究是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的基础。从资源、生态、经济、政策4个方面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测度。通过计算中国各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的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系数,发现中国各省的承载力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较高的省区集聚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较低的省区则集中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议在保证东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稳步提升的同时,要加强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中西部地区的承载力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基于最小叉熵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多专家综合评价方法 [J].
李冉 ;
何大义 ;
许加强 .
资源与产业, 2015, 17 (04) :69-74
[2]   基于改进的AD-AS模型的中国海洋生态综合承载力评估 [J].
狄乾斌 ;
韩雨汐 ;
高群 .
资源与产业, 2015, 17 (01) :74-78
[3]   中国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化研究 [J].
成金华 ;
孙琼 ;
郭明晶 ;
徐文赟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01) :47-54
[4]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研究 [J].
秦成 ;
王红旗 ;
田雅楠 ;
姚治华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S2) (S2) :335-338
[5]   我国省级主体功能区划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J].
董文 ;
张新 ;
池天河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1, 13 (02) :177-183
[6]   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中国区域差异研究 [J].
孟斌 ;
王劲峰 ;
张文忠 ;
刘旭华 .
地理科学, 2005, (04) :11-18
[7]   利用因子分析法评价四川省各城市综合经济实力 [J].
刘馨 ;
王虹 .
经济体制改革, 2002, (04) :128-131
[8]   近20年来中国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变及其对比分析 [J].
徐建华 ;
岳文泽 .
地理科学, 2001, (05) :385-389
[9]  
Carrying capacity reconsidered[J] . David Price.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 199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