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家庭农地流转及形成根源——以东部沿海苏鲁浙三省为例

被引:29
作者
史清华
贾生华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2]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地; 流转行为; 东部地区;
D O I
10.19365/j.issn1000-4181.2003.05.006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本文以中国东部农村经济相对较发达的苏鲁浙为例,对农地流转进行了广泛的实证。分析发现:尽管三省农村经济均较发达,但省际间差异非常明显,且呈由北向南递增趋势。浙江最为发达,而山东则相对较贫。发达程度与其家庭拥有的农地规模大小正好呈相反趋势。随着农户经济非农化进程的加快,农地流转行为明显增强。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出现一种明显淡化现象,且表现为由北向南的一种递减趋势。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农地流转的一个主要方向就是由高收入户向低收入户流转,流转方式也由以转包为主的形式向其它方式过渡。影响农地流转的内生因素有:家庭人口规模、劳动者平均学龄、家庭经营非农化程度以及农地的零碎化程度等。外生因素诸如省际间的文化差异性以及国家土地管理政策变化等对农地流转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农地流转行为的发生完全符合农户经济理性行为准则,即农地在家庭经营中配置的比较效率。用经济学的话说,相对比较优势的存在是农地在农户间流转的根源动因。这一结论是制定农地调整政策重要的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5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农户家庭农地要素流动趋势及其根源比较 [J].
史清华 ;
贾生华 .
管理世界, 2002, (01) :71-77+92
[2]   东西部农户家庭购买力及其演变趋势的比较研究——以1986—1999年山西和浙江两省10村连续跟踪观察农户为例 [J].
史清华 ;
孙建平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 (06) :74-83
[3]   中国农户经济收入增长、结构变迁及根源 [J].
史清华 ;
马述忠 ;
武志刚 .
河北学刊, 2001, (05) :24-28
[4]   农村土地流转:新情况、新思考——浙江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调查 [J].
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农业厅联合调查组 .
中国农村经济, 2001, (10) :11-18
[5]   农户家庭经济结构变迁及其根源研究——以1986~2000年浙江10村固定跟踪观察农户为例 [J].
史清华 ;
黄祖辉 .
管理世界, 2001, (04) :112-119
[6]   浙江省农户家庭婚姻、生育及期望研究──来自浙江省三村的调查 [J].
史清华 .
中国人口科学, 2001, (04) :44-54
[7]   不同经营规模农地效益的比较及其演变趋势分析 [J].
陈欣欣 ;
史清华 ;
蒋伟峰 .
农业经济问题, 2000, (12) :6-9
[8]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 [J].
蔡昉 ;
都阳 .
经济研究, 2000, (10) :30-37+80
[9]   农户家庭经济资源利用效率及其配置方向比较——以山西和浙江两省10村连续跟踪观察农户为例 [J].
史清华 .
中国农村经济, 2000, (08) :58-61
[10]   农户家庭经营非农化进程与历程研究 [J].
史清华 ;
张惠林 .
经济问题, 2000, (04) :45-48